《波拉特》:无厘头到极致就是经典喜剧!

电影波拉特拍摄于2006年,离今天也已经很久远。这是一部非常经典,也非常适合和朋友们一起看,

用三个词概括这部电影的风格就是:屎、尿、屁!电影中,波拉特是一位哈萨克电台播音员,打着向美国学习的称号,前往美国学习。电影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,所以看完这部电影的朋友们不要信以为真。

在片头几分钟里,波拉特介绍了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,当然,用了十分嘲讽的方式,表现出哈萨克斯坦的恶劣环境。这就决定了美国之行,注定是文化的强烈冲突,并且,这部电影正是依靠这种的文化冲突,产生笑料,造成尴尬。

这部电影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语言上,有时语言解决不了的,直接用身体上。片子里的波拉特似乎是“野蛮人来到现代”的典范。

从这些举动,包括后面影片所表现的情节,其主题到底是嘲讽美国文化输出对世界人民的影响?还是嘲讽哈萨克斯坦的文化落后?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从题目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这种嘲讽的意味,不少观众也因为这部电影太过恶俗,口味过于重,而无法愉快观看,刚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确实带给小编这样的感受。但是这部电影之所以是一部“伟大的恶俗片”,是因为片子不仅仅在恶搞,而且在诉说着文化霸权现象。

文化霸权这个名词有点专业,简单说,就是一个国家想要统治世界,最好的办法,就是让全世界都认同这个国家的文化,那么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
但是,学习又不是正经的学习,波拉特学习的方式是:用自己的文化,搞乱你们的文化。也就是说,并不是学习美国的文化,而是像美国强行灌输自己的文化,哈萨克斯坦的文化。

1、 所有人见面都要吻脸,于是乎,波拉特来到美国后,对大街上所有人都要吻脸,差点被暴打。

小孩儿总想快点长大,大人想变成小孩儿,这也是日常被讨论的一个问题。小孩儿的快乐在于无忧无虑,大人的快乐在于活动范围的增大。得到什么,就要舍弃什么。小孩和大人的问题,就像电影中文明和文盲的问题。

波拉特就像一个“文盲”(比喻),学习美国的“文明”,美国作为现在世界强国,也是他心中文化的最高点。电影证明了,波拉特在美国寸步难行,片子涉及到女权主义、同性恋、。无一例外,同美国人的观点均背道而驰。

举一个例子,谈到女性问题时候,波拉特满脑子想的都是出演限制电影的艳星,而向女性主义者提起时候,她们都走了。这些女性主义者规划自己宏图大业时,忘记了自己的初衷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